首页 常识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蹬鼻子上脸什么意思(善良,禁不起“蹬鼻子上脸”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03 08:23:07    

所谓“蹬鼻子上脸”就是:一方给对方善意,但对方却不懂知足,反而觉得别人良善可欺,意图得寸进尺,贪得无厌。

雍正皇帝时期,有这么一个故事,皇帝推行“士民一体当差”政策(过去读书人获取功名后被尊称为“士”。很长一段时间内,士是不纳税赋的,雍正皇帝做经济改革的时候,取消了士的这一特权,要求士也要承担税赋的义务)。百姓拍手叫好,却遭到以王逊、范瑚为首的河南考生反对,因为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了,他们威胁当地官员,将以罢考的方式反对这一政策。

开始,当地官员以为这群读书人只是试水,他们不会舍得三年一次的考试机会。但随着考试的日子临近,当地官员着急了--这群读书人不是闹着玩的。

无奈,当地官员只好找到时任河南开归道(清代的一种官阶制度:道员(道台)是省(巡抚、总督)与府(知府)之间的地方长官。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,乾隆十八年(1753年),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。)的陈时夏。陈时夏听到后,立即表示找他们谈,还说读书人是讲道理的。

起初,王逊、范瑚等人是留有退路的,他们想着朝廷能答应他们更好,那就既不用纳税,还能增加他们在士林的好名声;如果朝廷不答应,那他们到最后还是要参考的,毕竟三年一次的机会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,而且把事情闹大了也不好。因此,他们决定:如果陈时夏真的来了,他们会首先主动认错,然后允诺按时赴考,也就是说,他们其实不想闹事了,只是想要个台阶,读书人么,好面子不是。

陈时夏来了,不仅没有骂他们,还堆着满脸的笑容,拉着他们的手邀请他们同坐,还亲切的称呼他们为“年兄(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相互的尊称,互称年兄;主试人对所取中的门生有时亦用此称呼。)”。然后,陈时夏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他们,说到动情处,甚至都有了苦苦哀求的意思。结果,原本决定不闹事的二人,当场拒绝了陈时夏的好意,誓要“维权到底”。

结果,“罢考事件”发生后,雍正皇帝大怒,王逊和范瑚被判斩立决。

陈时夏对王逊和范瑚态度好,本是出自都是读书人的一种同情、关心、理解和惜才心理,没想到,却让两人以为陈时夏软弱可欺,于是就“蹬鼻子上脸”。其实,真正杀死王逊和范瑚的凶手,不是陈时夏的善良,也不是雍正的龙颜大怒,而是他们自己面对善意的不识好歹,贪得无厌。

别人对你态度好,那是别人善良。千万不要以为别人善良,你就可以欺负别人,君子不可欺之以方。

想起有名的“孙俪助学事件”。

2002年,孙俪看到《希望在山区》的节目报道:重庆市巫溪城厢中学贫困的高一学生向海清艰苦求学的情况。她很感动,就叫母亲通过节目中的热线传呼,与向海清取得联系,并且开始资助他的学业。

2004年,向海清高考名落孙山,于是选择复读,终于在2005年考上上海水产大学。接站后向海清才知道,这么多年来一直资助自己的,就是著名影星孙俪母女。

当向海清知道资助自己的人是孙俪后,心理就开始不平衡,认为孙俪有钱,自己多花一点也无所谓,甚至还以各种理由频繁找孙俪要钱,据他同学说,他拿这些钱购买手机,陪女朋友在上海玩。

孙俪的妈妈告诉向海清,现在他已是成年人,希望他可以自食其力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,并终止了对他的资助。没有经济来源后,由于种种原因,向海清一封控诉孙俪的长信在媒体上曝光,此事件被送上热搜。

遇到困难有人帮本是件好事,却因为帮的人是影视明星就不体谅别人的辛苦,索取无度,最后别人不帮了,反而对别人心生怨念。这不也是一种“蹬鼻子上脸”吗?

据说这些年孙俪不再捐资助学,而是关爱流浪动物去了,很难说没有这件事的影响因素在里面。

曾经遇到一个朋友,她吐槽说她有一亲戚,家里很穷,跑到省城来打工,刚开始没有找到工作。她就想着省城吃住贵,他们又穷,就把他们喊到家里来住,想着可以帮他们省点住宿费,吃饭的时候还能和他们一起吃,也省点饭钱,结果那亲戚却吐槽她待人不好,说是她让他们睡地铺,吃的也不好,一顿饭三五道菜量还少。但其实她自己的父母姐妹来住不下也是睡地铺的,地板是木制的,铺上厚厚的垫子毛毯还是很舒服的,她自己平时也会在地铺上睡觉,一点也没拿他们当外人。每顿饭三五道菜量少是因为他们家不喜欢吃隔顿饭菜,所以每次做饭都要尽量保证当顿能吃完,再说了,说量少也没哪顿吃完呐。后来,那亲戚有事,她就再也不想帮他们了。

有些人,别人对他们好,其实已经把自己能给的都拿出来了,他们却以为别人只给了一两分,总想提些非分之想为难别人,希望能多得点好处。却完全忘记别人并不欠他们,帮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,并不违法犯罪。

对待善良最好的态度是知足,感恩,而不是“蹬鼻子上脸”。

相关文章